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体外继发性免疫的研究

    张玲;

    本文应用冷酒精处理的人白血病 T 淋巴母细胞 CEM 作为抗原,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进行体外继发性免疫的研究。结果证明 B 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抗原的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反应。

    1991年04期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1 ]
  • 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痘苗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表达

    戴长柏;李奇涵;袁天喜;胡凝珠;苏晔;郭仁;候云德;

    含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简称 PV1)全基因7.4Kb cDNA 和编码 PV1外壳蛋白 VP12.5Kb 的 cDNA 片段的两株重组痘苗病毒(RV-1和 RV-2)表达了 PV1抗原。经荧光标记的抗 PV1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感染了 RV-1和 RV-2的 Herp-2细胞呈阳性荧光反应。免疫印迹实验证实两株重组痘苗病毒分别表达 PV1抗原三条和两条特异性蛋白带。免疫家兔后能诱导产生抗 PV1中和抗体。本文对重组病毒表达 PV1抗原的效率进行了初步讨论。

    1991年04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4 ]
  • 国际会议消息

    张卉喆;

    <正> 淋巴细胞活化和免疫调节的第四次国际会将于1992年2月14~16日在加利福尼亚召开。会议将讨论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包括:CD_4/CD_8;T 细胞与 B 细胞的相互作用;T 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淋巴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

    1991年04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5 ]
  • 轮状病毒低温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孙茂盛;丁雪凤;陈元鼎;王丽春;苏晔;戴长柏;郭仁;

    本文报道了动物轮状病毒(RV)SA_(11)及 NCDV 株经低温传代后生物学特性变化。这两个毒株分别属动物 RV 第3和第6血清型。本实验室用非洲缘猴肾细胞(BGMK)作为基质,将两株病毒连续传代,选择起始温度36℃,每传10代降低3℃,最终在29℃传20代,总传代数为50代。低温传代后的毒株,血凝活性明显下降,对组织培养感染性在39℃时,冷适应株低于原始株,血清中和试验表明:传代后毒株抗原性稳定,SA_(11)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NCDV 株在传代过程中第5基因片段发生变异。

    1991年04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8 ]
  •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张跃文;赵冠云;陈雅杰;莽晓红;彭向南;

    <正> 我们采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 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感染标志(HBVM)阳性的病人进行了疗效观察。治疗组21例,其中慢性肝炎19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及 HBV 携带者1例。对照组17例,在年龄、性别、病型和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每人肌肉注射干扰素200万 Iu/次,连

    1991年04期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5 ]
  • 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5型单克隆抗体研究

    张权一;潘荆华;李秀芝;张颖超;吴铁南;王诚;王晓薇;李长平;易永林;

    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M_5型白血病相关抗原免疫 BALB/C 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 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急非淋 M_5型白血病抗体的杂交瘤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急非淋 M_5型白血病有反应,与其他型白血病没有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CFU-GM 培养结果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没有影响。

    1991年04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2 ]
  • 治疗用抗人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与人体组织反应性的体外研究

    谭向阳;陈善华;史良如;

    应用免疫组化酶染色法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体外检测了 WuT_3(抗 CD_3),WuT_4(抗CD_4),WuT_8(抗 CD_8),WuT_9(抗 CD_71 或 TfR),WuTac(抗 CD_(25)或 IL-2R)等5种临床治疗用小鼠抗人 T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与25种正常人体组织的反应性。结果显示,WuT_3与髓质胸腺细胞,淋巴结及扁桃体中 T 细胞区细胞,脾白髓中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及胃肠道粘膜层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4与皮质胸细胞及大多数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8与皮质胸腺细胞及少数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4 和 WuT_8阳性细胞在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及胃肠道粘膜中的分布与 WuT_3 阳性细胞基本一致,但数量依次减少。淋巴结和扁桃体的生发中心以及脾脏的脾小结中散在分布有少数WuT_3,WuT4及 WuT_8阳性细胞。此外,睾丸中散在分布个别 WuT_8阳性淋巴细胞。WuT_9与26%的骨髓细胞及个别皮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WuT_9 尚与小肠粘膜肠腺底部细胞呈较强染色。WuTac 仅与个别散在的髓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上述5种单抗与其它非淋巴组织及细胞基本呈阴性反应。

    1991年04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8 ]
  • 接种白喉类毒素致过敏性休克并发阵发性痉挛一例报告

    陈兴;

    <正> 患儿林××,男,7岁,于1987年11月18日上午10时在右上臂三角肌皮下接种精制白喉类毒素0.5ml 后,即刻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神态不清、呼吸困难、脉搏细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为8/5.3kPa,全身频繁的阵发性痉挛等症状与体征。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0分钟后,患儿神志恢复正常,但阵发性痉挛未能缓解,约每10秒发作

    1991年04期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9 ]
  • 一种新的鼠源性抗人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法

    尹红章;尹一鸣;张孝月;程明;

    应用小鼠常规免疫的方法,结合小鼠 SP2/0骨髓瘤细胞诱生腹水的原理制备鼠抗人免疫球蛋白(Igs)腹水。每只小鼠可产生腹水5ml,比小鼠血清高10~20倍,抗体滴度略低,但总特异性抗体的活性高于血清5~10倍。为应用鼠单抗进行免疫诊断提供了制备抗人 Ig 的实用方法,并可用于制备各种鼠源性多克隆抗体。

    1991年04期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1 ]
  • 冷藏背包冷藏效果的观察

    尹桂成;米建军;米明;

    <正> 为了解冷藏背包的冷藏效果,给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7年5月下旬进行了冷藏背包冷藏效果的实验观察。冷藏背包系苏州市吴县保温器材厂生产,型号LB_4-Ⅲ型。表冷藏背包在不同冰排不同温度下的冷藏效果

    1991年04期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7 ]
  • 淋病奈瑟氏菌免疫血清的研究

    高恩明;肖忆梅;李亚楠;袁增麟;

    用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淋病奈瑟氏菌 W 分群参考菌株,参考 Sandstrom 的方法免疫家兔。用 ELIISA 法测定免疫前、注射佐剂后、免疫抗原后和加强免疫后家兔血清中抗体,结果呈曲线递增升高,最高滴度可达1∶5120~1∶20480。传统用于试管凝集试验的甲醛固定的菌液抗原和用于玻片凝集试验的菌苔抗原,其与抗血清的凝集反应较弱,而且菌苔粘稠,不易观察结果。改用100℃1小时处理的菌液抗原,其与抗血清的凝集反应较强,而且不粘稠,无自凝现象。

    1991年04期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0 ]
  • 绿脓杆菌无细胞菌苗的研制

    李正之;刘教员;孙红;孙夷中;张学述;刘冬梅;杨永清;王世鹏;

    作者从绿杆菌粘液中提取抗原制备无细胞菌苗,该菌苗主要由蛋白、多糖和核酸组成,具有低毒性、免疫剂量小(40μg/只小鼠)和产生抗体效价高(>1∶2560PHA 法)等优点。生产工艺简便、稳定,适宜于较大规模生产。

    1991年04期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3 ]
  • 应用反向被动血凝方法鉴别支原体的研究

    宁杨;卢锦汉;

    用三种兔抗支原体的抗体包被双醛化羊红细胞(SRBC),对分离的支原体标准株的培养物用反向被动血凝方法(RPHA)作种的鉴别。证明 RPHA 特异性好,阴性阳性结果分明,易于判断,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鉴别方法。

    1991年04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8 ]
  • 应用鲎试验显色法检测内毒素的研究

    封多佳;程夷;

    作者首次应用鲎试验显色法进行生物制品内毒素检测的研究。通过试验求得家兔对内毒素的致热剂量(RPD)范围,据此制订出显色法的判定标准,即内毒素含量<1.66IU/mL者合格;>5.23IU/mL 者不合格;介于1.66~5.23IU/ml 者经家兔试验予以仲裁。通过定量检测10种生物制品并与凝胶鲎试验和家兔热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显色法简便、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在判定区限内与家兔法结果相符率达100%,占总批数90.45%,需用家兔仲裁者占9.55%。另对10种生物制品及两种抗凝剂的干扰性检验表明,除人血浆、ACD 和 SC 外,其它9种制品对显色鲎试验均无干扰,并证实稀释、加 Mg~+ 或结合加热方法去除ACD、SC 和人血浆中的干扰因素是可行的。研究还表明,显色鲎试验 Azodye 法似乎优于 pNA法。

    1991年04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3 ]
  •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赵含章;徐起;徐学耕;赵伟;李胜利;

    <正> 我们采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了疗效观察。选59例住院的小儿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29例)。两组情况基本一致。观察组每天肌肉注射干扰素一次,每次100万单位,连用3~5天。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结果:平均退烧时间:观察组1.86对照组5.24天,两组

    1991年04期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0 ]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L-A-1株)扩大人群的反应及效果观察

    王鹏赋;王伟;刘景晔;贾悦;郭建军;赵克俭;武文焕;张曦;何静芳;孙碧芳;应蓓蓓;胡孟冬;黄相臣;孙连军;金泰山;隋昌龙;王丽娜;

    为进一步研究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在小量人体观察(30名志愿者)获得满意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人群的再观察。选350名8~11岁健康学龄儿童,随机分成5个组,对不同接种剂量、不同接种途径及不同滴度的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及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者均无局部和全身反应,亦无肝酶的异常升高。免后4周,不同剂量、不同途径的抗体阳转率为70~100%,免后8周为98~100%,进一步证实该实验性疫苗是安全的,其免疫原性是良好的。

    1991年04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1 ]
  •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后的抗体应答

    于万龙;徐桂珍;巴桂霞;王庭志;袁俭道;蔡唯一;承吉;徐国强;穆振宇;

    作者对457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随访观察。其中151名儿童按0、1、2月免疫程序免疫,每次接种10μg,随访观察5年。5年时抗体阳转率为72%,抗体水平为40.5mIU/ml;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升高到97.3%,抗体水平增加到548.8mIU/ml。另306名儿童按0、1、6月免疫程序免疫,分别接种5、10和20μg,随访观察4年。4年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2%、100%和94.2%。同样接种10μg 疫苗,0、1、6月免疫程序的阳转率和抗体水平皆明显优于0、1、2月的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越高,抗体下降越缓慢,维持时间越长。另外,按0、1、2月免疫程序的儿童中,5年的感染率为6.8%,保护率为86.4%。按0、1、6月免疫程序的儿童中,4年无1例乙肝病毒感染。两种免疫程序和三种免疫剂量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均可维持4年以上。因此,5年加强免疫是可行的。

    1991年04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3 ]
  • 多聚酶链反应及其在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测中的意义

    陈明久;胡柏林;徐星培;

    <正>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简称 PCR)是一种在体外以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Primer)对靶基因序列直接进行特异性酶促扩增的方法,因此又称基因体外扩增技术。此项技术是美国 Cetus公司的 Kary,Mullis 于1985年首创,同年十月,在美国人类遗传学会的学术年会上首

    1991年04期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0 ]
  • 酚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HPLC)法

    车玉洁;江波;徐晓明;

    <正> 某些生物制品应用酚作防腐剂,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加酚。酚的含量测定一直采用容量分析法,这种方法操作繁杂、耗时多,且误差较大。Di-mike(1974),Angerer (1978)曾根据酚的极性及挥发性,试用气相色谱法。最近 Chao(1982)Yoshi kowa(1986)提出应用 HPLC 法则定有关酚类和甲苯等化合物,但他们所应用的条件主要适合于工艺品,而测定生物制品中酚含量至今还无人

    1991年04期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