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林;李娜;杨春;伊正君;徐蕾;朱道银;
目的构建能分泌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9000的人颗粒溶素活性肽与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的真核共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以含有颗粒溶素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9000的颗粒溶素活性肽基因片段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S9K,经双酶切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对质粒进行鉴定。同时,将小鼠IL-12亚克隆入pBudCE4.1另一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共表达质粒pBudCE4.1-S9K/mIL-12。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与Dot-ELISA法,检测颗粒溶素活性肽在RAW264.7细胞的瞬时表达与分泌。ELISA检测mIL-12的表达。结果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颗粒溶素活性肽基因插入片段正确;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其可以在细胞中瞬时表达;Dot-ELISA检测表明颗粒溶素可分泌到细胞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有mIL-12表达。结论已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S9K/mIL-12,并能体外表达,为下一步利用颗粒溶素与mIL-12基因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2007年03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维英;吴超;石云;邹全明;
目的构建和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表位串联体(Uepi)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融合蛋白表位疫苗,并对其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法分别扩增UreB表位多肽编码基因Uepi和LTB编码基因,重叠延伸PCR法将两段基因拼接,T-A克隆后,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T-22b(+)-Uepi-LTB,经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206bp和336bp的目的片段,重叠延伸PCR扩增出524bp的融合目的基因片段。原核表达质粒pET-22b(+)-Uepi-LTB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与设计序列一致。重组工程菌pET-22b(+)-Uepi-LTB/BL21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率约25%,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6%,Westernblot鉴定该融合蛋白与兔抗LTB多抗血清可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HpUreB表位串联体与LTB融合蛋白的表位疫苗经基因克隆,可获得高效表达,并显示出较好的免疫活性,为新一代Hp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007年03期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锴;王兴龙;任林柱;王学理;阎广谋;
目的获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B87株B节段全长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功能、抗原变异和毒力变异奠定基础。方法使用蛋白酶K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基因组RNA,用LiCl分级沉淀方法纯化病毒基因组dsRNA,通过RT-PCR一步扩增获得B节段的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然后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B87株基因组B节段全长为2827bp,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和HK46的同源性分别为89.8%和89.3%,与强毒参考株Harbin-1和ZJ2000的同源性分别为90.2%和89.5%;与变异毒株GLS的同源性为97.8%;与弱毒参考株CEF94和Gt株的同源性均为99.8%,与P2株的同源性达100%。结论通过对9株IBDV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推测B节段上10个独特的氨基酸位点可能与毒力相关。
2007年03期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大伟;王伟;周小林;谷娟娟;崔梅萍;
目的克隆、表达人肌红蛋白基因,并制备人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人骨骼肌总RNA中扩增肌红蛋白基因(hMb)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c中,并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和凝胶层析纯化。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测序表明RT-PCR所得的肌红蛋白基因hMb序列与GenBank(NM203377)中报道的序列一致。该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获得电泳纯的蛋白。重组人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达12.8%。每升发酵液中可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6.438mg。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为融合有6个His的hMb蛋白。ELISA法测得抗体效价为1∶12800,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已成功克隆人肌红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并制备了抗人肌红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2007年03期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仕和;彭祥兵;张爱华;闭兰;余键;周志军;余模松;梁米芳;
目的构建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IgG全抗体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抗HBsAg抗体Fab片段的轻链(L)及重链Fd段(VH+CH1)基因片段,将杆状病毒载体pAC-k-Fc与L基因连接,重组为过渡表达载体pAC-k-L-Fc,再与Fd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AC-HBs-Fc,并进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分析。确定正确后,转染昆虫细胞sf9,用免疫荧光检测IgG的表达。结果PCR扩增的片段约650bp,与预期值一致。载体pAC-k-L-Fc和pAC-HBs-Fc的酶切片段和DNA序列与预期结果一致。转染sf9细胞呈阳性荧光反应,未转染细胞呈阴性荧光反应。结论已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AC-HBs-Fc,为表达抗人HBsAg的IgG全抗体奠定了基础。
2007年03期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杨巍;于春雷;李一;
目的研究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胸腺异位基因及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探讨胸腺异位基因及MHC-Ⅱ类分子在中枢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对NOD小鼠用GA-PAP试剂盒检测血糖;尿糖试纸检测尿糖;ELISA间接法检测IAA的含量;光镜观察胰岛的组织学改变情况;MTT法检测胸腺T淋巴细胞功能;ELISA夹心法检测胸腺细胞IL-4、IFN-γ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胸腺异位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NOD小鼠血糖水平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尿糖水平均为阴性;NOD小鼠自身抗体水平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与对照组相比,NOD小鼠胰岛数量减少,分布稀疏,胰岛细胞数亦减少,同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NOD小鼠胸腺细胞对ConA刺激的应答水平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NOD小鼠胸腺细胞IFN-γ的分泌与正常BALB/c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而IL-4的分泌能力明显低于正常BALB/c小鼠;NOD小鼠胸腺内Insulin水平显著减少,而GAD67和PLP水平无显著变化;NOD小鼠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NOD小鼠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存在着胸腺异位基因及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表明胸腺异位基因及MHC-Ⅱ类分子在中枢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7年03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臻;金宁一;金洪涛;沈国顺;付延军;辛苏文;韩贞珍;刘玉生;
目的设计新型HIV复合多表位疫苗,并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检索抗原表位数据库,进行新型HIV多表位核酸疫苗的设计,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多表位基因,并构建重组质粒pVAX1-MEGNp24,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多表位基因的表达。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抗体动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类。结果重组质粒pVAX1-MEGNp24经酶切及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正确。间接免疫荧光显示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多表位基因。免疫小鼠可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论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VAX1-MEGNp24,小鼠免疫试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2007年03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白慕群;周旭;安静;姜英;
目的克隆输血传播病毒(TTV)兰州株ORF2的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巢式PCR,从一份兰州地区无偿献血员血清中扩增TTV病毒的ORF2基因,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然后亚克隆到高效表达质粒pET22b(+)中,构建表达载体ORF2-pET22,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ORF2融合蛋白。用纯化的重组ORF2蛋白作为抗原,ELISA检测人血清样本中的TTV-IgG抗体。结果ORF2基因与日本TA287株的同源性为99.3%。用TTV-PCR阳性的血清对重组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结果在表达蛋白位置处出现了特异性反应条带。以ORF2蛋白为抗原的ELISA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已成功克隆了ORF2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2007年03期 181-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金龙;王权;所剑;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4(MAGE-4)基因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份结肠腺癌组织及15份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AGE-4基因的表达。结果44份结肠腺癌标本中,MAGE-4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38.64%,而在15份癌旁正常组织中均不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对阳性标本的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证实为MAGE-4全长编码基因。结论MAGE-4基因在结肠腺癌组织中呈特异性表达,提示该基因可用于结肠癌疫苗的开发。
2007年03期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喜珍;于湘晖;赵东海;谷铁军;姜春来;吴永革;孔维;
目的获得高效、稳定表达含有HIV-1主要结构蛋白gag、pol和env的病毒样颗粒的293细胞系。方法选择合适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与带有抗性基因的载体,共转染293真核细胞,用含有抗性的培养基筛选出稳定表达细胞株。结果HIV-1的gag、pol和env蛋白均在293细胞中获得了表达,且不同代次的293细胞中蛋白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筛选了稳定表达HIV-1病毒样颗粒的293细胞系,为进一步开发艾滋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2007年03期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鸣潇;金宁一;刘慧娟;鲁会军;田明尧;金明兰;沈国顺;张林;李旭;计越;金扩世;
目的构建口蹄疫病毒(FMDV)复合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盒OAAT及其DNA疫苗。方法以O型、A型FMDV结构蛋白VP1全基因和Asia1型FMDV两个基因拓扑型的结构蛋白VP1基因上的5个抗原表位基因作为主要免疫原基因,非结构蛋白3ABC上的2个Th2细胞表位基因及结构蛋白VP4上的1个Th2细胞表位基因作为辅助基因,构建表达盒。将构建好的表达盒OAAT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 PCMV启动子下游,构建三价口蹄疫核酸疫苗pVAX1-OAAT,并用Western blot和IFA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InsightⅡ软件同源建模和DNAStar5.0软件分析表明,所构建的FMDV复合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盒OAAT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且在真核细胞获得了正确表达。结论已成功设计FMDV复合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盒OAAT,并构建了三价口蹄疫核酸疫苗pVAX1-OAAT。
2007年03期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赵春艳;连培文;魏巍;孔繁斗;
目的观察Rap1GAP二聚体的形成对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ap1GAP野生体编码第90和99位氨基酸的核苷酸进行定点突变,制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ap1GAP二聚体缺失突变体M90和M99。将Rap1GAP野生体及二聚体缺失突变体单独或者分别与活化型Gα共转染HEK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野生体和二聚体缺失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野生型Rap1GAP与二聚体缺失突变体Rap1GAP分别单独转染HEK293细胞时,野生型和突变体Rap1GAP均弥漫分布胞质内;当野生型与突变体Rap1GAP分别与活化型Gα共转染HEK293细胞时,野生型和突变体Rap1GAP均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结论Rap1GAP二聚体的形成对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没有影响。
2007年03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伟;刘广洋;任雅平;李玉;张岩锐;任魁;沈心亮;
目的观察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配制含Al(OH)3佐剂与不含佐剂的混合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免疫小鼠产生的IFN-γ量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免疫,CD3+和CD4+水平显著增高;含Al(OH)3佐剂的混合抗原CD8+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混合抗原免疫小鼠血清产生的抗-HBs抗体与2倍剂量的HBsAg单独免疫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含Al(OH)3佐剂与不含佐剂的疫苗免疫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重组HBcAg与HBsAg混合抗原表现出良好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2007年03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富;吴利先;白丽;王晶;郭利军;潘云华;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融合蛋白HCTV(HpaA-CtxB-VacA,HCTV)小鼠口服后的免疫应答。方法以Ni2+-NTA柱纯化HCTV为抗原,与重组蛋白HpaA和VacA分别给小鼠灌胃免疫,ELISPOT检测小鼠胃黏膜和派伊尔小结(Peyer patches,PP)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secreting cells,ASC),ELISA检测血清IgG和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ELISP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胃黏膜和PPsIgA-ASC、IgG-ASC数量明显增加,尤以sIgA-ASC为甚,同时血清IgA和IgG、粪便sIgA、肠黏液sIgA也明显高于HpaA组、Vac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已成功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HCTV,小鼠灌胃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可作候选Hp口服疫苗。
2007年03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永林;赵宇;黄玉仙;卢德芬;牟建超;刘蓉;吴曼萍;毛川成;汪伟;刘杰;杨会强;孙艳;刘莉;刘宇虹;雍雪飞;俞永新;李玉华;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方法将SA14-14-2株分别经脑内和皮下途径接种小鼠,采用BHK21细胞病毒蚀斑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病毒在小鼠不同脏器中的分布。同时以不同稀释度的强毒株SA14为对照。结果SA14-14-2株经脑内感染小鼠后,除在脑组织中短时间检出病毒外,在其他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经皮下感染小鼠后,在任何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而强毒株SA14无论经脑内还是皮下途径感染小鼠,在各种脏器中均可检出病毒。结论SA14-14-2株经皮下感染小鼠后,病毒不能在体内复制,证明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07年03期 20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忠平;陈瀚博;沈冬;陈巍;杨丽仙;丁雪凤;王庆玲;
目的分析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病理学改变特征,对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两种注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1988~2004年间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内注射法总合格率为99.38%,脊髓内注射法总合格率为98.14%,两种注射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脊髓内注射法检定不合格的3批疫苗,经脑内注射法检定也不合格。脊髓内注射法90%以上的Ⅲ型疫苗(中Ⅲ2株)平均病变得分小于SabinⅢ型参考品,提示中Ⅲ2疫苗株的减毒程度明显高于SabinⅢ型;单批疫苗检定与多批疫苗合并检定,其病变得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内注射法原倍疫苗剂量组与10-1稀释度剂量组病变率及病变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SabinⅠ型病变率(4.88%)高于SabinⅡ型(0.65%)及中Ⅲ2(0.67%),而SabinⅡ型及中Ⅲ2之间病变率差异则无显著意义;复试组病变发生率6%(6/100)高于初试组0.66%(12/1812),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脑内注射法与脊髓内注射法均是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的敏感方法,病理结果准确可靠。
2007年03期 206-208+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宋爱京;许四宏;李秀华;王佑春;
目的建立评价HIV抗体确认试剂的国家参考品。方法从我国部分地区收集HIV感染者或可疑感染者以及非HIV感染者血浆样品,并对其进行HIV抗体、核酸以及抗体条带等检测,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组成参考品,用4家不同的HIV抗体确认试剂进行检测和标化。结果共筛选出27份样品组成HIV抗体确认试剂参考品,其中10份为HIV抗体确认阳性参考品,12份为HIV抗体确认阴性参考品,5份为HIV抗体不确定参考品。用4家不同的HIV抗体确认试剂标化12次,10份HIV抗体确认阳性参考品均检测为确认阳性;5份不确定参考品均检测为确认阳性或不确定,无检测为阴性者;12份阴性参考品10次均检测为确认阴性。结论该参考品可用于评价HIV抗体确证试剂的质量。
2007年03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泽鋆;胡巧玲;徐葛林;
目的探讨狂犬病病毒核衣壳抗原诊断试剂盒实验室内质控方法。方法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为例,采用“Levey-Jennings”和“即刻法”质控法进行对比。结果“Levey-Jennings”质控图中所有测定结果均处于“在控状态”,而“即刻法”质控图中一次测定结果处于“失控状态”。结论宜采用双质控方法进行狂犬病病毒核衣壳抗原诊断试剂盒实验室内质控。
2007年03期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丽娟;王世光;张立;陈尔佳;杨喆;包永明;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纯化流感病毒的效果。方法取病毒原液,经超滤浓缩后,分别用Sepharose 4FF凝胶层析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检定。结果层析法的纯度、卵清蛋白及杂蛋白去除率略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病毒回收率优于层析法。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流感病毒的纯化。
2007年03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平;周长军;王宇;田静;刘成;赵小琳;李宏涛;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DMEM培养基培养CHO-C28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国产DMEM培养基与进口DMEM培养基培养同批CHO-C28细胞,收集培养上清,检测HBsAg表达水平。采用相同条件纯化培养上清中的HBsAg,比较二者的层析图谱及纯化抗原的电泳图谱。并用其抗原制备疫苗,进行异常毒性和效力试验。结果培养上清中HBsAg表达水平,国产培养基略好于进口培养基,二者纯化图谱和抗原电泳图谱一致。两种培养基制备的疫苗异常毒性试验均合格,小鼠效力试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国产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安全、有效,达到进口培养基水平,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2007年03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芳兰;张来玉;王振卿;孙树丰;李翠微;高薇;
目的分析用固相微板红细胞层技术筛查不规则抗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相微板技术,检测献血员标本、临床免疫标本、抗血清试剂及其稀释标本的红细胞抗体,同时以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作平行对照。结果固相微板技术对抗血清稀释标本的检出效价明显高于IAT法。其对献血员标本和临床标本的检出率也优于IAT法。结论固相微板红细胞层技术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简单易行,适于血站和医院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普及。
2007年03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漩;李卫东;廖国阳;
佐剂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流感疫苗,对于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已应用的佐剂和正在研究的佐剂在流感疫苗中的使用情况。
2007年03期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海英;郭立君;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类中的感染非常普遍,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胎儿宫内感染HCMV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当高。HCMV感染也是免疫缺陷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HCMV疫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HC-MV感染所致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人们努力研究HCMV疫苗,但至今还没有批准上市的产品。本文综述了HCMV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
2007年03期 227-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文博;胡兰;杨晓宇;刘希颖;董顺义;
肌生成抑制素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具有与TGF-β共有的结构特征,对骨骼肌生长起负调控作用,是近些年研究发现的又一影响畜禽瘦肉率、改善肉质性状的重要营养因子。研究其作用机制,筛选其抑制剂,使之丧失生物活性,在医学和畜牧业上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肌生成抑制素的结构和激活因子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其抑制剂及作用机制。
2007年03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